现在用手机支付的人越来越多,但你真的了解手机支付吗?你知道微信或支付宝上的18位付款码吗? 厦门的张先生就因为不懂这18位数字,导致“钱袋子”丢失!...
2021-09-01最近有一篇文章在网上流传,说豆子、干菌类、大米面粉、陈皮、黑巧克力、香草精、蜂蜜等7种食物没有“保质期”,即使存放时间长了也可食用,甚至放得越久越好。食物真的可...
2021-09-011.去哪些销售门店可以进行车辆置换?旧车折价和新车优惠的幅度是多少? 本市大部分电动自行车经销门店都积极参与了车辆以旧换新的行动,并签订了《北京市电动自行...
2021-09-01万物皆可“触网”的年代,不能独善其身的科普也走到了线上,衍生出的短视频和直播,以其轻松幽默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火了,但鱼龙混杂的网络科普中,如何辨认真伪?...
2021-09-01“刷酸”是什么?“刷酸”是目前很流行的美容词汇。所谓的“刷酸”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
2021-08-25炎热的天气,空调绝对少不了。但在办公场所这样的区域,使用中央空调很有可能导致细菌交叉感染。科学使用空调,能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 科学使用空调: 一、办公...
2021-08-25肉质肥美、麻辣鲜香的油爆小龙虾,是不少吃货最爱的夏季“今日份消夜”。然而,作为夜宵文化的重要“代表”,小龙虾因为食用安全问题也一直“绯闻”缠身。如何放心吃虾,不...
2021-08-25我也很疑惑,什么时候开始,牙膏也这么贵了,从几块钱到几十块,还有些进口牙膏居然能达到上百块! 5块钱和35块钱的牙膏差别到底在哪? 北京消协曾对...
2021-08-25目前,全国多个省份全面升级疫情防控措施。为了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我们除了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外,还应该对办公场所进行有效消毒。 一、电梯的按钮、...
2021-08-251岁宝宝舔食米粒大小的奶滴后,立刻全身皮肤瘙痒、起红疙瘩、面肿嘴肿,继而不省人事。生活中这样的牛奶严重过敏反应,让患儿家长惊心动魄。医学专家提醒,牛奶严重过...
2021-08-25针对公众应该如何科学佩戴口罩的问题,市卫健委副主任李昂回应,在六大场景和情形下公众需佩戴口罩。 六大场景包括: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
2021-08-25智能手机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手机充电口有在顶部的、侧边的,但现在怎么几乎都在底部了呢? 关于手机充电,这些有趣的知识了解一下 一、为什么手机充电口...
2021-08-25针对现阶段新冠病毒变异株特点和人群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指导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
2021-08-25“小小充电宝,为啥不让托运?”在机场安检,被告知充电宝不能托运,很多乘客感到不解。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南航物流公司合规管理部危险品管理专家...
2021-08-25“明月垂杨独树桥,桥西熟酒好良宵。红香细剥莺哥嘴,嫩白鲜羹玉面条。”读明代陆深的竹枝词,想着古人精心烹调的美食如此色香诱人,忍不住口齿生津,恨不得来一碗...
2021-08-12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 庞建新) 消费升级换代 “眼镜款式百搭,修饰脸形显脸小,拍照时有自带滤镜效果,最关键的是还能过滤蓝光抗疲劳。镜架很轻盈,耳朵...
2021-08-12近期,国内多地发生多点散发疫情,而北京的防控形势也更加严峻复杂,输入风险、防控压力持续增大。加之三伏天,戴口罩难免闷热,不少人戴口罩的动作开始变得“潦草”。...
2021-08-12人类的乙酰胆碱酯酶与昆虫的差别还不够大,很多有机磷杀虫剂对人类也有神经毒害作用,而且有可能会被皮肤吸收,其也就让人担心会被用于化学武器。——姜韬 中国科学院遗传...
2021-08-04逛街、闲聊、加班……没有一杯香滑浓郁的奶茶怎么行?作为一款潮流饮品,奶茶已是不少年轻人难以割舍的“日常”。然而,“高热度”的奶茶也从来不乏健康与否的质疑与争议,...
2021-08-04如今,在一些网购平台上,带货主播们宣称,化妆、佩戴隐形眼镜、空气污染均会使“脏东西”进入眼中,而洗眼液则可以去除眼内“垃圾”,让双眸更明亮。不过,事实真是如此吗...
202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