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面米制品,因为能满足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对烹饪方式方便快捷的需求而备受青睐。如何安全食用速冻面米制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选购:冰碴多的...
2023-08-20很多北方家庭都习惯一次性蒸较多馒头、花卷、窝头等面食,分装后再放进冰箱冷藏室保存,但也有观点认为面食最好还是冷冻保存。那么,家庭自制的面食,到底是冷藏好还是冷冻...
2023-08-20威士忌是一种专为慢饮而设计的酒精饮品,储存条件会影响威士忌的口感、香气和特性,注意光照、温度、软木塞状态等因素,能更好地保持酒的品质和状态。 避光 阳光是影响...
2023-08-13最近出现了一种叫“剩菜盲盒”的食品销售方式。对于“剩菜盲盒”,有人低价捡漏,也有人不幸踩雷。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提示称,“剩菜盲盒”存隐患,切忌盲目消费。(...
2023-08-13近日,我国南方地区多地都出现了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持续高温天气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还对人体健康构成了威胁。北京大学人...
2023-08-13鸡蛋壳的颜色与营养价值无关联。鸡蛋壳的颜色主要由蛋壳中的“原卟啉色素”决定,原卟啉色素含量越多,蛋壳的颜色就越深。原卟啉色素本身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原卟啉色素的含...
2023-08-13夏天到来,瓜果时蔬品类增多,不少热衷“私房美食”的人尝试腌制杨梅、豆角、辣椒等,且认为这种“纯天然、无添加”的“自家味道”绝对安全。业内专家表示,看起来“很美”...
2023-08-13入夏以来,多地持续高温。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活动,容易引发中暑,严重的会出现热射病。什么是热射病,怎么处理,如何预防?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人长期曝露在高温环...
2023-08-06又是一年毕业季,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租房市场需求增长明显。发布虚假房源信息、随意扣取押金、“二房东”骗租等现象不时发生,还有一些“二房东”为了赚差价签订无效合同...
2023-08-06随着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三伏天”来临,如何在入伏后通过饮食实现养生,成为很多人关注的话题。对此,辽宁省沈阳市中医院老年病科病房主任历飞表示,入伏后,饮食上需要做...
2023-08-06很多人习惯把冰箱里冷冻的肉泡在水里解冻,有的泡温水,有的泡凉水,还有的则直接用水冲。与把肉放到室温下慢慢解冻相比,这些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解冻速度也快得多。不过,...
2023-08-06叫外卖时,很多消费者会选择一次性筷子。外出就餐时,有些消费者因为担心饭店的筷子不干净,选择用一次性筷子。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金鹏表示,一次性...
2023-07-30又到了可以肆意享受菠萝的季节,街头的水果店和移动水果车上,四处都飘散着它的甜香,令人无法抗拒!不过,很多人有过这种体验:菠萝会“蜇人”!不仅它的外衣和头顶上的果...
2023-07-30闷热潮湿的夏天,有些材质的筷子会出现顶端发黑发霉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庭的筷子往往一用好几年都不换。筷子发霉、损坏或“超期服役”可能带来哪些问题,日常生活...
2023-07-30夏日炎炎,人们与蚊子的战斗再次打响,驱蚊产品进入家庭购物清单。《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近日走访市场看到,无烟无香型蚊香、精油驱蚊手环、电热蚊香片、蚊香液、驱蚊花...
2023-07-23金融监管总局7月12日发布的《关于防范冒用金融监管名义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称,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
2023-07-23随着气温升高,舌尖上的美味浪潮也正在来袭,西瓜、葡萄、荔枝、芒果、猕猴桃等水果让人垂涎,但有些传闻让“吃货们”心有疑虑:无籽西瓜打了激素?葡萄表皮的白霜是农药残...
2023-07-23鲜榨果汁、奶茶冰沙等现场制作的冷饮,是不少年轻消费者的消暑“必杀技”。食品科学领域的专家提醒,炎炎夏日,消费者享受舌尖上的清凉时,要格外留心那些现场制作的“冰爽...
2023-07-23夏季,瓜果时蔬品类增多,不少热衷“私房美食”的人尝试腌制杨梅、豆角、辣椒等,且认为这种“纯天然、无添加”的“自家味道”绝对安全。食品科学领域的专家表示,看起来“...
2023-07-23夏季汽车保养维修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科学维修保养爱车,避免发生相关纠纷。 一是无需刻意缩短保养周期。很多消费者对汽车保养周期不清楚,新车刚买不久,就听信某些不...
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