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智能客服“不智能”需多方发力
时间:2022-02-10 作者:佚名 来源: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智能客服,但智能客服中沟通不畅、反应滞后、答非所问等问题成为消费者维权痛点。近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2021年江苏省消费投诉和舆情热点分析报告》,智能客服“不智能”问题成为八大消费维权热点之一。(据1月6日《工人日报》报道)
随着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各种智能服务随之应运而生,智能客服就是其中之一。然而,据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曾经遭遇“客服难题”。其中71.2%的消费者表示遇到机器人“答非所问”“不智能”的问题;23.6%的消费者表示无法找到人工客服或人工客服存在“踢皮球”等现象。
智能客服“不智能”,不仅会抑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会导致智能客服沟通不畅、反应滞后、答非所问等问题出现,这势必会使智能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大打折扣,继而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
笔者以为,要破解智能客服“不智能”,还需多方发力。首先,相关部门应通过分析客户的语言习惯、常见问题等,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智能识别系统,或采用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从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升系统的应变与识别能力,避免客服系统不服务、智能客服“不智能”、人工客服“藏得深”、客服电话难打通等问题的发生。
其次,相关部门不妨将企业客户服务纳入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并定期开展检查测试。同时,企业应将客户服务作为产品和服务的延伸,畅通消费者诉求传达渠道,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另外,企业隐藏客服按钮、取消人工客服等行为,在某些程度上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批评权。因而,亟待建立客户服务行业标准,包括客户服务时长、智能客服优化标准、人工客服设置及服务流程、消费高峰的客服处置、紧急事项能够人工客服“一键转接”等内容,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通过优质的服务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赞誉,这才是最好的“服务”。
只有多方发力,通过加强监管、技术跟进,建立评价体系和行业标准,再辅以优质服务,才能有效破解智能客服“不智能”现象的发生,让智能客服真正实现“智能”服务。
原文链接:http://www.guangzhou315.cn/show-18-2335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共促消费公平 方能共享发展温情
下一篇:“信用修复”不该是一门生意
最新信息
- 2022-02-10商业化败笔景,神州祖庙区雕...
- 2022-02-10猴子成灾,当地该如何解决?
- 2022-02-10武汉黄鹤楼免票啦!首位享免...
- 2022-02-10南京本地人都鲜有人知的精致...
- 2022-02-10偶像剧中的浪漫情节8月在此...
- 2022-02-10和孩子一起感受非遗魅力!
- 2022-02-10“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出...
- 2022-02-10古代豪宅,今花费6个亿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