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之源”亮相 重拾“故道记忆”
海淀“金腰带”清河滨水绿廊上再添一颗明珠。昨日,距离颐和园北宫门不到一公里的“清河之源”滨水公园正式开放。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公园内恢复了部分清河故道,构建龙形水系,营造6处文化节点,重拾清河记忆。
“清河之源”滨水公园位于龙背村路以东、清河以西、安河桥北大街以北,占地面积达6.65万平方米。海淀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河之源”滨水公园是清河两岸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的第一个节点。在公园建设过程中,海淀区确立了三山五园景观轴线,贯通了万寿山到清河河道之间的景观视廊。“清河之源的建设打开了三山五园轴线视野,在轴线上打造了蓝绿空间、微地形、景观构筑、行道树等元素,构成了河道、跌水、廊架、微地形、万寿山的层级递进关系,提升了三山五园轴线的景观品质。”上述负责人说。
历史上,“清河之源”所在的是清河故道,在清河截弯取直之前,形态微拱恰似龙背,所以该区域有青龙桥镇、龙背村等村镇名称。公园设计之初,就结合故道遗址,恢复部分清河故道,形成龙形水系。通过打造“清河之源”,该区域新增水面4550平方米,以黑山扈沟为水源,龙形水系蜿蜒向南,构建起循环净化、林水相依的水系生态系统,从南侧听泉林籁补水流经公园逐级跌落至河道,种植水生植物1000多平方米,对河道水质及雨水具有一定净化能力、自恢复能力,同时提升水域景观效果。
此外,公园沿着龙形水系还建设了840米的滨水慢行步道,联通了三山五园绿道、清河绿道、京密引水渠绿道、香山绿道,让公园绿道联动片区慢行绿道大循环,打通慢行循环的断点。
除了打造自然景观,“清河之源”滨水公园还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公园内共设置了6处文化节点,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例如,“柳营余韵”节点位于水系的“龙头”之下,这里曾是清代三山五园全盛时期“正红旗”营址的所在地。公园设计者运用灰砖、青瓦、坡屋面等传统建筑元素,以及四周栽植的垂柳,重新演绎了场地深厚的历史积淀。“疏林山影”节点则被打造成了一个儿童活动区,设置了滑梯、沙坑等游乐设施,并种植了大量元宝枫等高大遮阳乔木,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自然舒适的游乐环境。(记者 王斌)
原文链接:http://www.bj315.org/xfzbj/wzbj/202407/t20240718_4440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