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关于油的几个误区
“减油”是“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减油”,快来看看你还有哪些认识误区?
误区一
动物油没有植物油健康最好不要吃?
烹调油根据来源可以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常见的植物油包括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橄榄油等;常见的动物油包括猪油、牛油、羊油等。
植物油和动物油最大的区别在于,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可能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
选择植物油还是动物油,关键要看个人日常膳食组成。如果平时吃猪肉、牛肉、羊肉比较多,建议烹调油尽量选择植物油;如果平时素食比较多,也可以适量使用动物油烹饪。
特别注意,要减少加工零食和油炸香脆食品摄入,常温下“脆”和“起酥”的食品如薯条、土豆片、饼干、蛋糕、加工肉制品,可能由棕榈油等制作。
油炸食品风味虽好,但是高温油炸会导致营养素损失、产生致癌物、难以消化、影响智力,增加罹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偶尔品尝一下,但不能经常吃,而且一次不宜吃得太多,吃完后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或纤维素的新鲜水果、蔬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日常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脂肪摄入量的10%以下。
误区二
食用油只提供能量吃的量应该越少越好?
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食用油除了提供能量,还有其他营养功能。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维生素E、植物固醇。脂肪又称甘油三酯,约占食用油的99%以上,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甘油三酯是甘油(约10%)和脂肪酸(约90%)组成的。脂肪酸种类很多,不同品种植物油脂肪酸种类和含量不同,营养也不相同,有些脂肪酸是人体必不可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如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主要从植物油中摄入。
植物油不仅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在烹调中赋予食物特殊的色、香、味,增进食欲,增强饱腹感,节省蛋白质,适量摄入能够满足生理需要,促进维生素A、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和利用,对维持人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烹调油不是吃得越少越好,而应该适量摄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食用量是每人每天25-30克。
误区三
反式脂肪酸不好一点都不能吃吗?
脂肪酸包括顺式和反式两类,反式脂肪酸有三个来源:
1.来源于天然食物,如牛羊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植物油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
2.植物油氢化和精炼过程中会产生。
3.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油温过高且时间过长。常用植物油的脂肪酸大多属于顺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摄入过量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的风险,但是一点也不吃几乎做不到,因为牛羊肉和奶制品及植物油中都有。
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人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2克。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有几个小窍门:
1.烹饪过程中控制食用油的使用量,避免油温过高和反复油炸煎炒。
2.购买包装食品注意看营养标签,尽量选择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含量低的食物。(张银娥:宁夏疾控中心)
原文链接:http://www.bj315.org/xfjy/xfkt/202311/t20231103_407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