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症状核酸结果还是阴性 新冠病毒是怎样“逃”过检测的?
近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介绍,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发现,有多例感染者在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核酸检测却仍为阴性。
对此,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纯琪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影响核酸检测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只有开展大规模多轮核酸检测,才能有效避免假阴性的出现。
多种因素造成假阴性
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或出现症状的早期,人体中病毒载量较低,很可能在核酸检测时出现假阴性。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卢洪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多数假阴性都是由于奥密克戎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相对较低所致。
陈纯琪介绍,在进行核酸检测时,检测人员会将新冠病毒基因进行扩增。“通常会把病毒基因以2的若干次方进行扩增,而扩增了多少次方可用Ct值来表示。Ct值即达到能检测出病毒片段的最小信号值所需要进行的扩增循环数。例如,Ct值是40,即代表将样本中病毒核酸翻倍至2的40次方来进行检测。Ct值越大,说明样本中病毒核酸浓度越低;Ct值越小,说明样本中病毒核酸浓度越高。”她解释道。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无Ct值或Ct值大于40时,结果可判定为阴性。“Ct值为40出头、处于临界状态,此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易出现假阴性。”陈纯琪表示。
此外,若在接种新冠疫苗一段时间后进行核酸检测,尽管这时抗体已逐渐消失,但免疫细胞记忆仍在,即便此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也会对新冠病毒进行中和与清除,使得病毒只能在特定区域作有限复制并引发症状。这种情况也会导致病毒载量相对较低,容易出现假阴性检测结果。
“目前,核酸检测通常采集上呼吸道样本(鼻咽拭子、口咽拭子),此处样本病毒浓度较低,而病毒浓度较高的下呼吸道样本,如肺泡灌洗液、深部痰等,其实是更好的检测标本,但一般不用这样的采样方式。”陈纯琪进一步说,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通常在出现临床症状后3至6天内较高,一周后开始缓慢下降。但也不排除少数患者在病毒大量复制前已出现症状,这或是感染者出现症状后核酸检测仍为阴性的原因之一。
有网友表示,采样时用舌头顶住喉咙以及在采样前用了漱口水、大量饮水等,都会造成假阴性结果。
对此,陈纯琪表示,该说法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在病毒载量较少时,若拭子采样位置不准、力度不够,未真正触及脱落的咽喉细胞,或者患者在检测前大量饮水、吸烟、嚼口香糖、使用漱口水等,都会导致人体口咽部本就不多的病毒脱落,造成漏检,进而产生假阴性结果。”她说。
为此,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已明确将采集标本由第四版的“咽拭子”更新为“鼻咽拭子”,第六版又添加内容强调: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
“鼻咽拭子通常在准确率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口咽拭子,但采集鼻咽拭子体验感较差,部分被采样者出于本能会回避、躲闪。”陈纯琪补充道。
核酸检测依旧是“金标准”
虽然核酸检测会出现少量假阴性结果,但在3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表示,核酸检测在方法学上特异性是100%,即核酸检测依旧是确定新冠感染的依据、是“金标准”。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主要是实时荧光RT-PCR方法,理论上该方法的敏感性很高,即正确率很高。”陈纯琪介绍。
为了避免核酸检测假阴性结果的出现,专家们也提出了各种建议。陈纯琪建议,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可以采用抗原、核酸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测,两者互为补充印证。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振华建议,可以在核酸检测试剂盒中引入一个标志物,检测时根据该标志物的数值来判断采样是否合格。在核酸检测中也可采取分级策略,即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人员的排查中使用带有标志物的试剂盒。
除此之外,对于被采样者来说,专家建议在采样前半小时不要喝水或饮料、嚼口香糖、吸烟、喝酒,减少吞咽动作。同时,公众在采样时,应主动配合采样人员,以确保标本采集规范到位。(记者 陈曦)
原文链接:http://www.bj315.org/xfjy/xfkt/202205/t20220519_3345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