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保”套路亟待严管
时间:2022-04-09 作者:佚名 来源: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
1元即可买保险,约等于不要钱,用户就可以拥有保障。如此低廉的互联网保险,犹如天上掉馅饼,令很多人为之心动,随即转为下单行动。但“1元保”多是一种营销套路:其实是“首月交费1元”,消费者下单后就被平台开通了自动扣款功能,次月开始就会被扣除远远多于1元的保费,有的月保费高达数百元,而这扣款消费者往往毫不知情。部分“1元保”产品还涉嫌捆绑消费、退保难、套路贷等问题,给消费者造成损失。
“1元保”打着互联网营销推广的旗号,消费者误以为是互联网领域的平台补贴手段,实则是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的炒作噱头,以超低价作为导流工具,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而且“1元保”商业模式较为隐秘,其利用保险产品的专业性特征,将自动扣费标准、退保限制规则等隐藏在合同里,普通消费者难以搞清楚保险条款,容易轻信广告宣传,进而被蒙骗。
此种销售模式违反了相关法规,监管部门已多次进行整治。2020年12月,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就“首月0元”“首月1元”等问题,对多家保险经纪予以通报;2022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套路”营销行为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要警惕“1元保”等套路保行为。
近年来,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迅速,为了吸引消费者,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借鉴互联网平台的营销模式,“1元保”就是基于流量思维的营销套路。显然,此种思路过于短视,患上了互联网平台的“流量至上”病症,缺乏培育市场、服务消费者的耐心,盲目追求业绩增长,丝毫不顾及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由于“1元保”缺乏规范,衍生了诸多消费欺诈现象,给消费者造成损失,必须予以重拳打击。监管部门可效仿“零团费”的监管模式,针对互联网保险的特性,尽快制定相关标准,厘定保险产品的成本底线,明确保险企业不得低于成本价或者以不合常理的低价产品或者以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投保。
原文链接:http://www.guangzhou315.cn/show-18-2389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阅读并同意”不该成“最大谎言”
最新信息
- 2022-04-09商业化败笔景,神州祖庙区雕...
- 2022-04-09猴子成灾,当地该如何解决?
- 2022-04-09武汉黄鹤楼免票啦!首位享免...
- 2022-04-09南京本地人都鲜有人知的精致...
- 2022-04-09偶像剧中的浪漫情节8月在此...
- 2022-04-09和孩子一起感受非遗魅力!
- 2022-04-09“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出...
- 2022-04-09古代豪宅,今花费6个亿重建